马桶为什么叫马桶呢(为什么是“马桶”呢)
早期的人类排便没有太多讲究,基本就是露天,后来开始有了集中如厕和挖坑掩埋的做法,春秋时期已经有了简单的厕所,在下面挖个大坑,放置巨大的粪缸,上面盖上木板等作为支撑,不过有掉落下去的风险,历史上就有被载入史册的这样一位倒霉蛋。
这位主角就是晋景公,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也是他,很多人都说他是死的最憋屈的一位皇帝,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他是掉进粪坑淹死的。当然关于这个也有争论,因为《左传 成公十年》记载“张,如厕,陷而卒”,其中的“陷而卒”一般理解就是掉落下去死亡,但是还有说法是中医中说“陷”指的是“中气下陷”,也就是说他是腹泻气脱死在厕所。
当然掉落厕所死亡的说法还是比较受认可,“气陷”这个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其创作时期约是公元前91年—公元前26年,而《左转 成公十年》大约是公元前581年成书,时间上看存在疑问,所以这里的“陷”应当是单纯的陷落的意思。
到了汉朝时期,又听到一句“儒生之冠当溺器”,怎么回事呢?《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记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说的是刘邦不喜欢儒生,会在儒生佩戴的帽子里面撒尿,就有了汉高祖儒冠溺尿这样的故事,可以看成是早期的尿盆。

西汉时期,李广射虎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飞将军李广射杀了一只卧虎,就命人按照猛虎的样子打造了一只铜质的溺器,用其小便,表达对猛虎的蔑视,这个时期的溺具就被称之为“虎子”,流传开来。

虎子这个名字也一直被历朝历代沿用,直到唐朝才有所改变,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因为要避讳,所以“虎”这个字就不太合适了,改叫“兽子”或“马子”。
贵族和百姓所用的”马子“在材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穷苦百姓所用”马子“多为木制,在外层刷上桐油等进行密封,后来渐渐有了马桶的说法。
当然在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现代社会也会听到马子的说法,但不是指夜壶,而是以前的香港电影当中会把女朋友叫做马子,现在来看的话其实带有侮辱性色彩,这种做法不可取,更不能去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