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先锋
“当尖兵是你执着的追求,争第一是你不变的目标,你成功用行动兑现了强军誓言!”在空降兵某旅“十佳先锋”颁奖晚会上,这段铿锵有力的颁奖词属于该部火箭炮连班长李松。
入伍16年,李松从一名青涩的新兵成长为百发百中的“金牌炮长”,他用数百次实弹射击的精准和日复一日的战位坚守,诠释了一名空降兵战士对使命的无限热爱与担当。
“我想当炮手”
2009年寒冬,新兵李松背着行囊踏入军营。他工作努力踏实、认真负责,在晋升军士后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管理伞库。成堆的降落伞看似平常,但他却比谁都清楚,每一顶伞都关乎战友的生命安全。清晨5点,很多战友还在睡梦中,他已经起床来到伞库,借着微光检查伞绳是否磨损、伞衣有无裂痕。
战友说他“较真儿”,李松却总说:“这些降落伞都是兄弟们跳伞时的‘第二生命’,千万不能出问题。”
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训练场的枪炮声让李松很向往。两年后,听说部队选拔炮手,他攥着写满降落伞维护心得的笔记本冲进连长办公室:“报告!我想当炮手!”连长打量着这个瘦高的年轻人:“炮手要的是胆大心细,你能行?”李松的声音斩钉截铁:“伞库的活儿,练的就是这两样!”
本以为选拔会一路顺利,可没想到第一次考核,李松就因为太过紧张在操作流程上出了些差错,成绩不太理想。他心里特别失落,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白天的失误,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
往后的日子,李松一有空就守在火炮旁,一遍又一遍地琢磨操作流程。遇到不懂的,他就找老炮手请教:“张班长,您看看我这操作对不?给我讲讲呗,您经验丰富,肯定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儿。”老炮手们经不住李松的软磨硬泡,都很热心地倾囊相授,李松的专业能力提升很快。
第二次选拔考核那天,李松手心全是汗。他站在火炮旁,深吸一口气,脑海里快速闪过这几个月来反复练习的每一个动作——装填、瞄准、击发,每一个步骤都像刻在肌肉里一样。考官一声令下,李松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当成绩公布时,他不仅顺利通过考核,还拿下了全连第三名的好成绩。
从伞库管理员到炮手,这一步,李松迈得坚定而扎实。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等着他……
最牛炮长
成为炮手只是开始,此后的6年里,李松在通信、侦察、瞄准等多个岗位轮转,每次换岗都充满了挑战。通信设备的复杂操作曾让他焦头烂额,侦察训练的高强度体能要求也曾让他感觉吃力……一次次加班加点训练,他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正是6年的磨砺,让他如愿当上了炮长。刚当炮长那会儿,他压力特别大,但决心很坚定:“既然连队信任我,让我当炮长,那我就得把这担子挑起来,绝不能掉链子。”
2018年,军群众训练性练兵比武竞赛要开始了。比赛前一周,李松就开始反复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嘴里还一直念叨:“每个细节都得注意,这比赛不光反映咱们炮班的实力,还关系到整个单位的荣誉。咱们代表的是整个连队,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
可谁能想到,比赛前一天,负责关键通信设备调试的战士突然生病无法参加比赛。这套设备李松虽有了解,但并不精通。一时间,整个炮班都陷入了焦虑。李松心急如焚,但他知道不能乱了阵脚。他迅速调整计划,一边安排其他战士继续准备比赛项目,一边自己通宵研究通信设备的调试方法。终于赶在比赛开始前,完成了设备调试。
比赛当天,李松又突发高烧,但他咬着牙对炮班的战友们说:“兄弟们,稳住!就按平时训练的来,咱们肯定能赢!”
比赛的时候,新炮手一紧张,装填炮弹出了失误,炮弹差点滑落,现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李松强忍着身体的难受,赶紧冲过去稳住局面,然后又给大家演示了一遍正确动作。
在他的带领下,炮班成员稳住了阵脚,大家紧密配合,最后观察所传来“首发命中”的好成绩,炮班顺利夺得第一名,经受住了激烈比武的考验。
“精武之星”
2024年,上级选派骨干参加某军事基地考核,这对后续任务安排至关重要。李松主动请缨,对营长坚定地说:“营长,我申请参加考核。我有多岗位经验,有信心为单位争光,保证完成任务!”
考核的地方环境陌生又复杂,地图还破破烂烂,好多地方都看不清。在图板简易法考核时,有的参考人员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李松深吸一口气,给自己打气:“别慌,肯定有办法。这么多年,啥困难没遇到过,这点事儿难不住我。”他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趴在地上顺着地图上那模糊的线条比划,最后准确地标出了关键信息,让考官们都很惊讶。
到了观察所综合作业时,现场突然出现“敌情”变化,通信信号也受到干扰。李松马上判断形势,一边指挥通信兵排查故障,一边凭借自己的经验重新调整观察重点,快速作出了正确判断。在综合专业技能比武环节,遇到高难度的操作,他凭借平时刻苦训练练就的本事,又快又准地完成了操作。
就在大家都以为考核即将顺利结束时,模拟战场上突然新增了一个从未预演的突发状况:模拟敌军派出了电子干扰部队,使得所有电子设备出现故障。一时间,有个别参考人员慌了神。但李松很镇定,他迅速回忆起之前在通信兵岗位上学到的老式通信方法,带领小组利用备用的简易通信工具,建立起了临时通信渠道,继续完成考核任务。
最后,李松在众多考核人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专业技术能手和“精武之星”称号。那一刻,他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又一次超越了自我。
16年来,李松就像一颗钉子,深深扎根在军旅这片沃土中。他用坚守和奋斗,诠释了什么是“钉钉子精神”——扎根一处,专注一事,干好一岗。他的故事,正是军人无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生动写照,也激励着每一位战友在强军兴军的路上勇敢地追逐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
田光伟 唐龙 龚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08日 06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