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聚民心、付真心、筑同心、献爱心、暖人心,重庆街道新华社区有一位幸福小区的领路人


从2003年大学毕业走出东北师范大学,一路走遍现如今社区所有网格和几千户居民的家,她用22年扎根基层的坚守与奉献践行着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服务的理想信念,带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守初心、聚民心、付真心、筑同心、献爱心、暖人心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成为幸福小区建设的领路人和居民群众信得过的“贴心人”。本期《社区当家人》镜头对准的是朝阳区重庆街道新华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坤。
“大学生进社区照样可以干一番事业”
重庆街道新华社区位于长春市中心,商贸繁华、人口密集,辖区居民4644户、12822人,老旧散居民楼多、空巢孤寡独居老人多、未成年人多、房屋租户多、商务楼宇多、金融网点多、小门市房多,当年还存在房屋质量差、配套设施差、卫生环境差、绿化美化差、物业接管难、自治管理难、服务保障难、遗留问题解决难等情况,可谓错综复杂。2003年,品学兼优的李坤大学刚毕业,正赶上重庆街道办事处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团支部书记,她报名后顺利通过考试,一脚迈进了新华社区的大门。
“当初家里全员反对我到社区工作,认为大学毕业生进社区没啥大出息,女孩子出去抛头露面瞎跑啥,应该找一份更安稳、更体面的工作。”李坤回忆说,这一次她自作主张来了个“先斩后奏”,直到入职好些天才向父母吐露实情。最后,疼爱女儿的父母只好顺了她的意,从此,她就与新华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谁说大学生进社区没出息?我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大学生进社区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李坤说,这是她暗暗给自己立下的奋斗目标,守住初心,聚合民心,扎根基层,贡献一份光和热,以此告慰无悔的青春。
社区的工作包罗万象,同时负责共青团、精神文明、关工委、工会、社区宣传、文化教育及档案管理等多项工作的李坤每天都很忙,但活泼开朗、多才多艺的她热情高,干劲足,一边虚心请教身边的老同志,一边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很快就熟悉了社区整体情况并适应了特殊的工作环境。2005年6月,李坤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已,思想觉悟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她也更加自觉地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帮扶特殊家庭,付真心传递温暖与希望
家住锦水路的辖区居民张阿姨身患癌症,老伴儿多年前因病去世,独子晓峰患有尿毒症,虽被纳入社区低保帮扶对象,但长年累月的医药费、治疗费压得母子俩始终透不过气来。李坤经常到张阿姨家走访探望,总是想方设法争取政策为老人家提供帮助。有一次上门走访时,她发现张阿姨跟儿子说话时大喊大叫,但儿子晓峰那边反应迟钝,母子俩的紧张关系让她担心不已,连忙细问缘由,才得知晓峰因尿毒症并发症导致听力严重下降,给母子俩日常沟通造成诸多困难,母亲这边气得不行,儿子那头委屈得直流泪。心里难受的李坤当即转身下楼,到街上找专卖店给晓峰买了一个价格不菲的助听器,回到楼上,她手把手地教晓峰如何正确使用。“这东西真神奇!以前我每天都得靠喊才能和儿子说话,现在好了,再也不用喊了,儿子能听到我和他说啥啦!孩子,快过来谢谢你李阿姨。”借助助听器,想想今后可以跟妈妈正常交流,晓峰高兴得手舞足蹈。
处理好群众身边小事,筑同心勇于担当责任
群众的事无小事,关键要看怎样对待,李坤的同事至今还清楚记得2018年春节前一天发生的那次意外。“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街道和社区一起组织慰问群众活动,我们走到新华路一居民小区邵阿姨家楼下时,李书记看见一个鼠药盒摆在了人来人往的门口,当时谁也没注意,就听一声响,她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们急忙去扶她起来,才发现她的右手有两个大口子,血直往外流。”李坤的同事告诉记者,前一晚的严寒致使路面结了一层冰,想着去捡起这个鼠药盒的李坤脚下一滑,身体失去了平衡,刀子一样锋利的冰碴割伤了她的右手,止不住的血在冰面扩散着,伤情比大家预想的还要糟糕。
坐在地上的李坤忍着疼痛,用左手从衣袋里掏出手机,拨通了社区保洁班长的电话:“这儿有个鼠药盒,孩子一旦捡了就太危险了,你们尽快来处理,现场在新华路附近,越快越好。”撂下手机,她才站起身,向周围经过的居民解释情况,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回到社区,她又立即安排专人下网格进行排查,确保居民小区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安全无虞,让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新春佳节。李坤的同事说:“她的行为感染着我们,居民事无小事,筑同心不能光喊口号,需要实干苦干,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关键时刻才能彰显责任与担当。”
调解家庭矛盾,献爱心、暖人心
在社区工作的这些年,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李坤一直在默默关注着社区的动向和居民的声音,始终是那个充满正能量的活跃分子、为民解忧的“贴心人”。有一次,“五一”假期即将结束时,社区居民微信群里突然“跳”出一条消息:“为什么我的妈妈和你的妈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刷到这条信息,李坤马上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句抱怨,后面极有可能隐含着很难调和的家庭矛盾。想到这,她立刻联系上网格长,迅速查到了发微信的名叫“雪儿”的信息,这是一个住在社区第十网格的年轻妈妈。通过了解,李坤得知“雪儿”最近因为照顾孩子的问题和婆婆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甚至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更糟糕的是,丈夫不巧出差在外地,无法收场的局面让她感到特别无助和委屈。
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李坤深知,这样的家庭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解决问题刻不容缓,她叫上网格长和楼栋长,一起去“雪儿”家中走访。平时多和居民群众走动往来的李坤名声在外、威望高,加上她特别善于与人沟通,经过互换角色的疏导和调解,“雪儿”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当场主动向婆婆道歉,婆婆通情达理,与儿媳当场和解。事后,“雪儿”和婆婆抱着孩子来社区,当面向李坤表达了感激之情。
同时兼任社区妇联负责人的李坤在社区年轻的小两口中间享有的口碑同样感人。小林夫妇是一对“90后”年轻父母,正面临孩子上学的艰难选择,妻子希望孩子就近入学,享受快乐的童年。小林则主张将孩子送入一所更有声望的学校,为其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两人由相左的意见演变成激烈的争吵,甚至萌生了离婚的念头。
就在这时,网格长把有关情况报告给了李坤。李坤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她先是耐心听着小林夫妇喋喋不休的争吵,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夫妻俩分享了自己家孩子上学时遇到的困难和选择,以及最终如何找到家庭和睦平衡点的经历。她柔和、平静的话语中盛满了理解与尊重,在她的持续引导下,小两口开始尝试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开始意识到,虽然两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条既能满足孩子教育需求,同时又能保持家庭和谐幸福的夫妻相处之道。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和讨论,小林夫妇握手言和并达成共识,李坤又交上一份让遇到揪心事的居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随着政府工作重心的不断下移,作为城市建设的细胞,社区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14年11月,新华社区换届改选,李坤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十余年来,她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与服务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社区工作人员锚定为社区居民服务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力建设幸福小区,先后为国际大厦200余户居民解决了多年电梯失修停运的难题、为新华大院300余户居民解决了集中供热和吃水难的问题、为省建宿舍居民楼解决了二次供水纷争的难题、为辖区60余栋物业弃管楼解决了下水堵塞等难题。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22年风雨兼程,当年曾立志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那个女大学毕业生以担当、奉献兑现了自己的青春誓言。她说,新时代、新起点,日新月异的是社会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永恒不变的是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责任和情怀。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裴韧韬
编辑:孙懿辞
复审:梁爽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