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丽江普济村“旅游+五个振兴”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8:51:00    

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日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媒体采访团走进丽江市束河街道普济村,该村创新“旅游+五个振兴”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普济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传统村落,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为普济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旅游+产业振兴实现农旅双赢

普济村根据发展旅游的需要,成立全资占股的村集体合作社丽江普济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吃在普一,住在普二,玩在兴文”的发展规划,主动融入“微景点”行动,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纳西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团队餐厅、马帮家宴、后山烧烤、儿童乐园等多个产品项目,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农业体验+康养住宿以及主题景点+特色餐饮的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双赢。

旅游+人才振兴带动人才回流

普济村启动“暑期新旅人”实习招募,发布“新旅人成长计划”,呼吁和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联合高校及行业协会,开展乡村文旅人才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鼓励待业青年、大学生、创客等相关群体积极参与本村的景区建设工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各类人才实施的农文旅产业项目。设立产业奖补奖励,投入约300万元对于片区内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且有一定入驻年限和投资规模的项目给予“贷免扶补”政策支持。

合作社以资金入股,积极动员农户利用现有庭院、宅基地建设家庭手工作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成,逐步扩大规模。乡村旅游成为带动人才回流、人才扎根的有效机制,人才依托乡村旅游而不断汇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

旅游+文化振兴奠定乡村文化内涵

普济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传统少数民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风貌,注重古树名木及井泉沟渠的保护,重新修缮了普济村古井、普济山出水口,采取了古树挂牌等保护措施。

同时,普济村深层次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底蕴,成立纳西古乐队、“喔木哒”队,编写村史村志,在传统文化节点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在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借助乡村旅游平台,将这些珍贵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大众,让游客在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感受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旅游+生态振兴打造人居环境典范

普济村将旅游开发与绿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通过户厕改造、拆除私搭乱建、拆除危房、村道平整、停车场建设等一系列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普济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普济村,村口的牌坊熠熠生辉,白墙黛瓦的纳西民居错落有致,宽敞整洁的村道向远处延伸,村道两旁的绿树红花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绿意葱茏,湖泊清澈,成为丽江市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的典范。旅游与生态的融合有效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还大大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为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

旅游+组织振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普济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统领作用,规范民主议事决策机制,严格推行重要事项党组织先审、重要决定党员先议的制度。通过实行“会前唱红歌”“迟到必检讨”“缺席必罚款”等措施,更好地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力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效能。

在面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违建、多占等问题时,全体党员从自家做起,带头清理、带头拆除。在组织引领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56户村民自行拆除不和谐建筑1.3万余平方米,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自治格局,真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从而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组织保障,促进组织振兴和治理有效。

云南网记者 赵岗

相关文章

聚焦6大产业集群 河南出台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25-04-19 20:39:00
丽江普济村“旅游+五个振兴”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
2025-04-19 18:51:00
一站直达景区!广铁首开香港至这三个内地城市的跨境高铁旅游专列
2025-04-19 17:40:00
闪电评论|多方护航 让70岁以上老人实现出行自由
2025-04-18 16:41:00
一季度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创新高
2025-04-18 0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