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几乎失明,手部截肢”!广州男孩在家做实验被炸伤最新情况
近日
广州市荔湾区一男孩
在家做实验被炸伤一事
引发社会关注
4月8日,受伤男孩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双眼受伤严重、手部截肢,后续还需要进行植皮等多项手术,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记者从荔湾区逢源街道办获悉,对于此次爆炸是否对楼体结构安全造成影响,街道办正在协助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事发后救护车来到小区内救援。
4月8日,记者与受伤男孩的父亲黄先生取得联系。他表示,目前孩子生命体征还比较稳定,“就是有点发烧”,但因为孩子受伤情况比较严重,后续还需要进行多项手术。据黄先生介绍,孩子眼睛周围的皮肤“都没有了”,“右边眼睛看不到了,左边眼睛还有点功能”,后续需要进行植皮、移植角膜等手术,此外孩子手部进行了截肢,后续也需要安装假肢。
黄先生告诉记者,需要等孩子病情稳定后才能进行后续治疗,所以具体费用不太清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一般,这几天仅是他们自费购买的治疗药品就已经花去数千元,他感觉目前的经济压力很大。“我们家是我一个人工作,住院的押金都是找亲戚借的。”
黄先生表示,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平常爱探索,虽然刚上初二,还没有开始上化学课,但是他对化学知识很感兴趣,于是从图书馆借了化学书籍学习,并网购了各种化学实验器具和材料,自己在家做实验,没想到这次却发生了意外。
4月8日,记者从南部战区总医院了解到,这名受伤的男孩仍在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受治疗,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8日,记者还从逢源街道办了解到,6日13时许,逢源街道辖内中山八路富力广场有一名人员疑似在家中开展化学实验时受伤,据家属现场反馈,该人员正在进行化学实验,目前具体情况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中。
南方日报
,赞24
对于此次爆炸是否对楼体结构安全造成影响,逢源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正在协助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此外,街道办还开展了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同时做好家属安抚。
新闻多看点
居家做化学实验?
时有事故发生!
记者梳理发现
类似的事故此前曾多次发生
- 2022年,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在卧室做化学实验,不慎被严重炸伤,导致手掌手指部分缺失、面部及胸部也有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双眼也受到了损伤。
- 2021年,一名家长为孩子购买了一套号称能做几百种实验的装置,但由于该装置包装简陋,孩子不慎弄破了其中一袋材料,用水冲洗后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我至今不知道袋子里是什么成分,实验套装内外包装也没有任何风险警示或说明。”
为了培养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
近年来,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
按照网络短视频教程来做一些小实验
殊不知,很多效果震撼的“网红实验”
背后却是风险隐患重重
- “法老之蛇?”危险:实验过程火星四溅,隔热手套被点着
“法老之蛇”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原版实验需要用到一种叫作“硫氰化汞”的剧毒物质。硫氰化汞被点燃后,会受热分解,释放出烟雾和一条长长的灰烬,宛如一条凭空生成的巨蛇扭动着身体从地底下钻出。一些网友将实验过程上传到网络,引得不少家长和孩子竞相模仿。很多商家也制作了“法老之蛇”的实验材料包,在网上售卖。
网上流传的“法老之蛇”实验属于改良版本,将剧毒物质“硫氰化汞”改为了白糖、小苏打和酒精等看似无害的物品。教学视频大部分只有短短几十秒,并未说明各种实验材料的详细配比,实验人员也未戴手套进行点火等操作,期间为了拍摄效果,还不停用手转动正在燃烧的实验器皿。
如果光看网上视频,似乎觉得这个实验并没有任何风险,然而,测试发现,实验过程种会不停有火星和灰烬迸射出来。

市面上许多科学实验小套装粗制滥造,材质低廉,不少家长收到的实验用品有明显破损。
在用另一款材料包做“法老之蛇”实验时,实验器皿中窜出的火苗,竟将测试人员隔热手套上的棉线点燃了。

简陋透明塑料袋装导致里面的化学内容物状态十分不稳定,甚至实验前就已经变性。
- “大象牙膏”“火山爆发?”危险:药水泄漏,喷溅皮肤直接被腐蚀
测试人员购买了“大象牙膏”这一网红实验的材料包,只见两个装有液体的小瓶被放置在一个写有“大象药水”字样的密封袋内,但其内到底是什么成分,材料包却并未标明,说明书上标注的实验橡胶手套,掏出来却是一副薄薄的一次性塑料手套。

由于药瓶密封不严,“大象药水”在拆封前就漏得到处都是。不慎沾上药水后,测试人员的手臂出现了刺痛,接触药水的部位渐渐被腐蚀变成白色。在用大量清水冲洗约十几分钟后,手臂上的“白点”转成红色并凸出肿起,直至数小时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而在用小苏打和白醋等常见材料尝试进行“火山爆发”实验时,测试人员未佩戴手套的手指无意间碰触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溶液,手指又在未冲洗干净的情况下接触到面部,眼周皮肤立刻泛红刺痛。经大量清水冲洗、涂抹修复面霜约20分钟后,皮肤才最终恢复正常。

实际上,“大象牙膏”实验中所使用的“大象药水”为双氧水,高浓度的双氧水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灼伤,引起疼痛,并在皮肤上形成白痂,甚至留下红肿或水疱,需立即用清水冲洗。
而“火山爆发”实验虽然反应本身和产物均无毒,但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泡沫接触到眼鼻口等部位,容易引起刺激不适。
- “隔空捏爆气球?”危险:气球爆炸,碎片飞出2米远
在用柑橘类水果尝试隔空“捏爆”气球实验时,测试人员在距离气球约10厘米处划破橙子表皮,刚划了两下,喷出的橙皮汁液溅到气球上,气球立刻发生爆炸。
伴随着巨大的炸裂声,气球爆炸后产生的橡胶碎片最远竟飞出了近2米远的距离。碎裂的气球皮在空中高速飞出,崩到成年人腰部至胸部的高度。
所有柑橘类水果,表面都凹凸不平,细看还有毛孔,这种“毛孔”会产生芳香油类物质,这种物质遇到橡胶或乳胶做的气球时,会和橡胶的主要成分聚异戊二烯发生相似相溶现象,把这部分气球溶解掉,继而产生爆炸。破碎的橡胶容易迸射到眼睛或脸部,若不慎飞入喉咙,甚至可能导致窒息。

类似的“网红实验”还有很多,如“人造雪”、“水晶种植”、“点水成冰”、“碘钟化学灯塔”等,而商家售卖的实验套装不但材质低廉,所含内容物成分也标注得十分模糊,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警示,对实验内容物无具体解释,很容易让实验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产生误解,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切记:
无论是在学校、实验室,还是在家中
一定不要盲目实验
甚至“做一步、看一步、猜一步”
探索科学是好事
但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来源 | 南方+客户端、南方都市报、央视网、北京新闻广播、DV现场、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