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王树宏:人工智能教育评价,学校坚持不唯分数、不考试、不搞排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35:00    

人工智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必修课,学校是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主体。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现场,羊城晚报记者向学校代表、深圳市盐田区山海学校校长王树宏提问:“您的学校正在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请问人工智能教育的课时等是怎么安排的?怎样能够确保教师达到要求?”

对此,王树宏透露了三个课时安排的“关键”——学段衔接上,小学阶段通过每学年不少于6-10课时的AI科普活动实现启蒙教育,初中阶段则在7-8年级设置必修模块,每两周1课时系统学习AI基础原理;学科融合方面,创新推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月,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数学、劳动、历史等学科,实现“做中学”;教学模式上推行5:3:2弹性机制,基础教学、项目实践与科技研学有机结合,去年学生开发的盐田中英文电子打卡地图已进入测试应用阶段。

王树宏

教师能力保障同样呈现三大创新特色:靶向培养计划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场景体验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师AI运用能力;双导师制整合高校专家与校内骨干,配建“一库三平台”AI教学资源库;人机协同机制定期举办教学展示活动,定期给教师搭建AI教学展示平台,极大调动了教师创新的内驱力。

“人工智能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思维的革命。要让我们的教师从AI的使用者成长为AI教育的设计者,使我们的学生从技术的体验者进阶为创新的引领者。”王树宏说,“在人工智能教育的评价上,我们坚持‘三不三看’原则:不唯分数、不考试、不搞排名,看成长过程、看实践创新、看社会价值。”

王树宏介绍,为了在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同时减轻课业负担,学校做了不少尝试:如依托自主研发的AI平台,通过学习行为大数据生成学生数字画像;通过山海AI银行积分体系激发学生内生动力;重构课程、将AI融入日常课程场景,跨科整合、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依托国家和省级AI教学云平台,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包,支持学生按需自主学习,不需要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学习原理,让学生快速上手实践项目……

“技术赋能,不是增加负担,而是让学习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素养提升不是机械训练,而是唤醒每个学生生命的创新动能。”王树宏如是说。

文|记者 崔文灿 王沫依

摄影|记者 曾育文

海报|肖莎

相关文章

农家院里来了“太空机”
2025-04-13 09:31:00
中科先行(广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2025-04-12 08:23:00
汽车芯片认证等5项行业标准立项获批
2025-04-11 10:12:00
新质生产力引领变革,“智慧旅游进景区”专场活动举行
2025-04-11 09:07:00
华南师大深夜通报:钟某某、吴某抄袭论文
2025-04-11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