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立首支S母基金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重庆首支S母基金——重庆渝创银河接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渝创银河S母基金”)正式设立,目标规模36亿元。
眼下国资布局S基金如火如荼,目标明确——优化退出机制。
央地联手,重庆成立S母基金
具体来看,渝创银河S母基金由中国银河投资旗下银河星邦与重庆科创投旗下重庆产业引导基金共同管理,首期规模6亿元。
其中,重庆产业引导基金是隶属于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旗下的市场化母基金,成立于2014年。作为政府背景的市场化母基金,重庆产业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庆市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迄今,重庆产业引导基金已累计发起设立子基金40支,总规模416.17亿元,累计投资项目475个,投资金额超256亿元,带动其它社会资本投资超400亿元。其中,投资重庆项目182个,投资金额255.3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88.30亿元。目前受托管理市汽车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专精特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荣昌产投母基金、渝创科永母基金等。
中国银河投资,前身为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1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银河投资回归银河金控,成为银河金控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财政部、中投系统。中国银河投资及下属子公司具备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资质,是国内首批三家可开展私募资产配置业务的专业机构之一。
中基协信息显示,旗下银河星邦成立于2018年,目前正管理盐城银河汇创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浦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建源银河(安徽省)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基金。
这一次,为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良性循环,优化退出机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的精神,重庆产业引导基金主动筹划对接,推动与中国银河投资共同合作设立重庆首只S母基金。
据悉,渝创银河S母基金将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投向,通过配置S子基金和项目,进一步引导支持耐心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提升本土私募股权投资资金质效,实现基金“募投管退”全周期闭环的良性循环,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流动性活水。
重庆科创投介绍,此次合作开创了央地协同的新范式。中国银河投资与重庆科创投深度融合,形成央企资本与地方资本联动协同机制,构建了支持“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工具,有望实现金融活水润泽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重庆篇章。
疏通退出之困,国资发力
地方国资正掀起S基金热潮。
梳理2025年,各地设立S基金态度持续高涨,已有辽宁、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区相继落地多只从千万到百亿级规模不等的S基金。其中规模较大的当属3月初,成都交子金控集团与建设银行旗下建信信托、中国信达、成都策源资本、合肥兴泰控股共同出资设立S基金,目标总规模100亿元。
从各地设立S基金的目的来看,关键词无一不指向退出。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至今,早期成立的政府引导基金相继来到退出期。但由于绝大多数基金依赖的IPO退出路径收窄,退出之困正成为募投管退环节中的最大难题。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中,包含母基金和直投基金,共计6.46万亿规模的基金进入延长期,9.83万亿规模的基金进入退出期,进入退出期延长期基金认缴规模超16万亿,且已经超过处于投资期基金数量。同时延长期基金数量在过去五年内激增,市场退出压力极大。
超14万亿的存量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问题,促使各地国资机构不断重新规划自身策略。正如各地相关政策文件中一致提到支持S基金设立以及S基金份额转让等相关内容。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当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S基金,拓宽基金退出渠道”。
地方国资响应政策,积极设立S基金,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国资流动性压力,可以通过S基金承接自身出资的基金份额,避免低价退出导致国资流失风险,也为新项目腾挪资金;另一方面,正如许多资金名称中带有“接力”二字,S基金也将通过接续基金实现耐心资本,满足科技企业长期研发需求,给予科技创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S市场迎来新生事物——越来越多S母基金成立。早在2024年3月,全国首只专注于S策略的母基金——自贸领航S母基金正式发布。在投资策略方面,自贸领航S母基金可以参股S基金,也可以受让基金份额、受让重组型的资产包等。目前该S母基金正拟出资苏州纽尔利新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此次重庆国资联手中国银河投资,也是国资在S母基金方面的最新尝试。从长远角度来看,当VC/PE普遍困于退出,S基金的出现将完善区域基金“募投管退”的服务生态,吸引更多GP前往,以此带动产业发展。
一切为了退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解码LP”,作者:吴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