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重生!看广州首例液态“黑科技”如何助力绿美建造
3月30日,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局)投资建设的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首开区肥槽回填施工中,成功应用液态固化土技术,将1.2万方工程渣土变废为宝。这是该项技术首次在广州应用,达到了源头减废、保障质量、减少渣土外运、节约资源以及节省工期的效果。
绿美建造!废土“重生”
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位于广州海丝城核心地带,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项目总开发用地面积约25万㎡,总建筑面积约90万㎡,共包括15个地块。该项目将打造富有海丝特色的高品质宜居社区,支撑广州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建设,助力海丝城向高品质城市功能中心的转变。

中交四航局广州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首开区
目前,中交四航局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首开区已实现主体结构施工,正在对地下室外墙和基坑边之间的肥槽进行回填。一般的肥槽回填大都采用回填土或分层夯实工艺,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回填和夯实。由于该项目首开区肥槽空间狭小,宽度仅1~2米,深度达14.6米,回填区北侧临近河涌,没有空间进行材料运输及机械作业,回填难度极大。
中交四航局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通过多方案对比和实地调研,最终采用绿色环保新技术——“液态固化土技术”进行分段回填。该技术以工程开挖的渣土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配比固化剂作用,形成可泵送、自密实的流态固化土。废土“重生”后,土体在物理强度、水稳定性和抗渗性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广州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肥槽回填施工现场
广州首例!“变废为宝”
“固化土技术在道路工程、河流治理和淤泥处理的领域使用较多,此次是在广州首次应用到肥槽回填。”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陈星介绍道。为提升技术应用效能,四航局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联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及项目土石方施工单位共同成立技术攻关小组。
“液态固化土技术将工程渣土转化为较为优质的建设材料,不仅能够减少回填土的用量,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还能解决传统肥槽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好土难寻、回填难、工期长等问题,消除后期沉降隐患。”王盼介绍道。随着项目第一段肥槽顺利浇筑完成,不仅回填和防渗难题得到解决,工程质量进度双达标,还从源头减少了弃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液态固化土试件
数据显示,我国固体废物年产量超110亿吨,其中,建筑垃圾超20亿吨。中交四航局将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城中村改造的绿色发展路径,推进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率先引入液态固化土技术对工程渣土进行原位处理,构建污水回用系统,实现施工废水原地“再就业”。项目团队将持续打造绿色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场”,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文、图|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杨东 吕传龙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