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好了,日子更有奔头!”
“这条路修好后可真方便,几分钟就到了……”4月高原的清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常木村村委会主任赤列开车前往措麦村,路上遇到措麦村村民尼玛,聊起最近乡村道路条件的改善,两人不住感叹。
常木村和措麦村同属堆龙德庆区马镇,曾横亘着一条6.5公里土路。这段土路仅有五六十公分宽,雨季泥泞难行,旱季尘土飞扬,村民出行需徒步一小时,农牧产品运输受阻,文旅资源“藏在深山人未识”。

“以前这条路只能说是羊肠小道,不要说通车,就连几个人并排走也要错开。”尼玛停顿了一下继续说,“现在虽然两个村之间的柏油马路通了,但这条土路距离最短,特别是家里没有车的,还是习惯从这儿走。”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2023年8月6日,随着北京援藏资金注入,总投资3000万元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公路改建项目正式启动,为高原上的两个村庄铺就了一条“幸福路”。
这段仅6.5公里的公路,两侧山体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雨季山洪裹挟巨石倾泻而下,多次冲毁临时过水路面,施工难度远超预期。
“机器上山时,轮子都陷在泥里动弹不得。为应对复杂地形,项目投入挖掘机、运输车等百余台设备,累计完成土方施工400余次。”该施工队负责人指着山谷感叹:“这里是山洪汇流处,一旦遭遇暴雨,泥石流瞬间阻断道路。我们能提前一年完工,靠的是技术和毅力的双重攻坚。”

在修建这条路时,两村群众也参与其中。“机械租赁是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因为这个项目,多了一份集体收入。”赤列说,“一个月大概有15万元,村民们也是轮着到工地干活,都能挣到钱。”
2024年10月底,公路提前竣工通车,昔日的土路升级为6米宽的柏油路。这条“小而美”的公路,不仅是出行通道,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动脉”。道路连通后,常木村、措麦村两村农牧产品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藏戏表演、特色民居等文旅资源也被“唤醒”。
为挖掘和发挥本地乡土文化资源优势,以“小”产业带动村“大”发展,在北京援藏关心和支持下,2024年,贝壳集团投资700万余元,在措麦村打造了8间精品民宿,融合藏式风格与现代设计,吸引了大批来自成都、北京等地的游客,进一步拓展了两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打造了乡村旅游项目集群。
“以前村里哪有酒店?现在徒步线路开发了,连外省游客都来体验高原风情。希望这条路通了,能吸引更多人来体验,欢迎大家都来我们措麦村做客!”尼玛说。
从“出行难”到“幸福通”,北京援藏项目以路为笔,在雪域高原绘就了民生与发展的温暖画卷。这条6.5公里的公路,不仅缩短了村庄间的距离,更连起了民心,铺就了通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北京援藏干部、堆龙德庆区住建局副局长王玮透露,下一步将依托公路串联旅游资源,规划徒步路线和生态景点,让更多游客领略藏地文化。
如今,常木村的拖拉机车队满载青稞驶向市场,措麦村的民宿预订火爆,两村的文化活动日益频繁。“路修好了,日子更有奔头!”村民们的笑容,映照着高原上的新光景。
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