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为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业绩爆发式增长,技术优势构建“护城河”
4月24日,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有为”或“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天有为”,股票代码“603202”。本次IPO,天有为首次公开发行4000万股A股股票,发行价93.50元/股,发行市盈率13.50倍、市净率2.34倍,募集资金总额约37.4亿元。
上市首日,天有为开盘报140元/股,高开49.73%。截至午间收盘,天有为上涨31.55%,报123.00元/股,总市值约197亿元。
据招股书介绍,天有为成立于2003年,公司主要从事汽车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并逐步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及其他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
天有为的成功上市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链崛起的缩影。通过技术自主创新、全产业链整合与客户深度绑定,天有为在智能座舱领域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其技术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成为全球汽车电子版图中的重要力量。
国内汽车仪表龙头,业绩爆发式增长
当下,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795亿美元,2021年已达到11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56%,预计202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达1486亿美元。
与此同时,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也在大幅抬升。根据赛迪智库数据,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由1970年代的3%已增至2015年的40%左右,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60%。
政策层面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分阶段构建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3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我国相关行业有望持续深度受益。
乘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东风”,深耕汽车仪表领域二十余年的天有为,凭借其在智能座舱和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突破,现已成为国内汽车电子国产替代浪潮中的标志性企业之一,业绩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招股书介绍,公司现已与现代汽车集团(包括其下属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现代摩比斯等)、比亚迪、长安汽车、一汽奔腾、奇瑞集团、上汽通用五菱、HyolimXE、长信科技、吉利集团、北京现代、悦达起亚、宝腾汽车、鑫源汽车、福田汽车、庆铃汽车、江淮汽车、神龙汽车、凯翼汽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市场份额方面,根据公司主要的产品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和双联屏仪表销量,按一辆汽车装配一块仪表计算,公司2022年至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78%、11.38%和12.16%;随着公司出口业务的增加,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2022年、2023年分别4.21%、5.31%。在国内汽车仪表领域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受益于产品和客户结构优化、境外客户销售增长等因素,近年来天有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明显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72亿元、34.37亿元、44.65亿元;净利润3.97亿元、8.43亿元、11.36亿元。期间,公司营收、净利年复合增速达到50.45%、69.25%,同样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创新驱动成长,技术优势构建“护城河”
自设立以来,天有为坚持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投入资金强化技术研发,分别在绥化、哈尔滨、大连设立3所研发机构,并建设有1座EMC专业实验室,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与完善的产品开发和项目管理团队。
反映在数据上,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分别8458.02万元、1.11亿元、1.64亿元,逐年上升。当然,成效同样显著,公司在以复合屏为代表的液晶屏技术、双联屏技术、光学贴合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招股书介绍,公司现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发明奖)、2020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复评入围(汽车仪表复合屏技术)等荣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境内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拥有国际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8项。
其中,复合屏技术是公司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段码屏与TFT彩屏的组合,实现接近全彩显示效果,成本可较传统方案显著下降。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公司应用复合屏技术的仪表收入分别为13.44亿元、24.39亿元、30.6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可达68.15%、70.95%、68.70%,是公司营收增长的主引擎。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9项,竞争对手不能轻易使用或者模仿,另外该技术工序复杂,天有为已通过十年迭代实现稳定量产,即使竞争对手研发成功,也面临后续批量制造的各类工艺优化问题,短期内难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交付速度和降低产品成本。
另外,天有为还具备对产品、工艺以及软件的全方位研发及整合的能力。在采购基本原材料后,公司自制零部件比例较高,且公司以汽车仪表为核心产品,生产规模较大,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立足东北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形成百亿级生态,物流和采购成本优势显著。
凭借较强的同步研发设计能力、快速的响应服务速度、稳定的供货能力和优质的产品质量,通过长期业务发展,天有为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企业形象,积累了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客户,在业内已具备显著先发优势,构筑起了坚实的“护城河”。
前瞻布局智能座舱,助力公司经营行稳致远
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载体,市场规模在加速扩张。根据IHS数据,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市场规模最大,合计将超过千亿规模。
智能座舱的升级方向主要包括全液晶组合仪表代替传统电子式组合仪表,大屏、联屏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代替传统物理按键系统等,天有为依托在仪表盘行业的领先优势,自2015年起就开始持续攻关智能座舱在内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等产品,并陆续取得多家客户订单。
据华金证券研报分析,从产品单价来看,2022年至2024年天有为电子式组合仪表的单价约为146 元-173元,而全液晶组合仪表单价约为534元-585元、双联屏仪表单价约为1804元-2079元,公司产品具备良好的成本优势;未来随着仪表盘数字化、汽车智能化的进程推进,全液晶组合仪表及双联屏仪表产品的销量增长,或将助力公司经营稳健。
另外,本次IPO,天有为重点募投项目之一即“智能座舱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公司拟投入6.93亿元加码生产,进一步扩大双联屏产能,抢占多屏交互市场。
天有为表示,“随着智能座舱的兴起,公司通过实施募投项目,可以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的机遇期,利用国内人才、成本以及产业链的优势,增强快速响应国内外客户需求的生产制造服务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