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韧托起希望 以匠心书写大爱——记全国劳动模范王荣荣
阳光讯(记者 潘定安 通讯员 禹圣军)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汉滨区康嫂家政培训讲师王荣荣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荣荣,女,汉族,1986年5月出生。2020年8月,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家政服务项目金奖;2021年6月,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22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1月当选为陕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23年10月当选为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24年1月,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2025年2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同年4月,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2025年“最美职工”。
脚踏实地,艰难困苦磨砺坚韧品格
2001年初中毕业后,学习成绩很好的王荣荣为了帮父母减轻家庭负担,选择辍学务工,每月把挣来的工资留下生活费后,剩下的全部寄回家给父母,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生计。2014年底,丈夫被诊断出急性淋巴癌晚期,为了给丈夫治病欠下了40多万元外债,但最终丈夫于2015年去世。虽说没有一人来催债要债,但历经艰辛生活打磨,坚韧不拔的她暗自下定决心:“丈夫治病欠下的钱,我一定要尽早还完!”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干部发来了一条免费参加家政服务月嫂培训班学习的信息,引起了她的兴趣,命运的齿轮就此启动。
勤勉好学,从“入行新手”到“金牌月嫂”
入户前该做哪些准备?如何和客户融洽相处?宝宝有症状如何处理?20天的培训中,王荣荣记了3个笔记,加上课后的苦练,以优异的成绩成了一名注册育儿嫂,开启了新岗位上的新生活。起初,她因年轻而受到客户质疑,一度没有客户愿意给她上岗机会。于是,她向客户提出用三天免费试用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客户答应后,她全身心投入对雇主家庭的照料,根据家庭成员不同的年龄与身份,为产妇、老人、儿童、失能老人、上班人士,分别准备不同营养成分的健康餐饮,为“宝妈”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排解忧虑,避免临产恐惧。依靠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用心用情的优质服务,王荣荣逐步赢得雇主信任和良好口碑,很快成长为金牌月嫂。
埋头苦干,育才树人引领共同致富
2021年9月,康嫂家政公司将王荣荣从一线月嫂转岗为培训讲师。她深入安康市周边县(区)镇(街道)贫困村(社区),采用“送技能下乡”的方式,使学员们既能在家门口接受培训,同时又能照顾家庭。截至2024年底,王荣荣为全市20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量身定制了家政服务、保洁员、育婴师培训,共培训留守人员、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大学生再就业学员8000余名,培养了800余名家政服务高级技能人才,累计培训家政服务工种120余班次,带动就业2000余人。2024年1月,王荣荣被人社部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并在安康市汉阴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设立工作站。她不断在培养人才队伍上下功夫,陆续组织开展以新生儿常见病照护、产后护理、儿童情绪障碍护理等高级家政服务内容的大师讲堂活动,一大批家政服务员脱颖而出,工作站已成为全市技能人才“切磋技艺”的大本营。
科技赋能,匠心品牌助力行业发展
2022年8月,王荣荣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安康家政嫂“形象代言人”。她依托培训及互联网技术,对用户、服务人员、合作伙伴在服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留痕,结合大数据、智能算法,持续提升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进一步形成“互联网化”快速复制能力。重点启动“社区家政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两大项目,提供家庭和企业两大服务板块,建设“服务+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1小时就业圈”“15分钟幸福生活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缓解高龄老人就餐就医等问题,她带领团队创办了社区老人助餐中心,服务老人5000余人。
雪域筑梦,援藏路上展现巾帼担当
2024年9月,王荣荣积极响应陕西援藏工作队的号召,参与了“技能援藏”活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她针对游牧生活特点,创新“流动帐篷课堂”,结合藏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围绕“藏式家居整理”“高原母婴护理”等主题认真授课,并指导创办阿里地区首家家政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培训藏族妇女38人,帮助20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从不足2000元提升至4500元。援藏结束前,20名藏族学员身着盛装为她献上哈达,成为王荣荣最珍贵的荣誉勋章。
从汉江之滨到雪域高原,从负债累累的单亲妈妈到国家级技能大师,王荣荣用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蜕变,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正如王荣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剧《一路荆棘一路繁花》中说到的一样,“当你努力朝着自身的目标前进,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出道路。我将珍惜全国劳模荣誉,把本职岗位当成施展才华、奉献社会的大舞台,继续扎根家政培训事业,不断推广“安康家政嫂”这个品牌,培养更多优秀的家政服务人才,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为家政服务这项“幸福工程”贡献个人绵薄之力,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