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灯饰照明之都的追光者
“参与工会组织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凭着自己多年来在灯饰领域的专业性帮助中山灯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创新发展,也让自己在该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得到精进,我倍感振奋,内心充满成就感。”4月7日,广东省中山驰马灯饰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研发设计总工程师、中山市劳模工匠与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马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山市古镇镇是“中国灯饰照明之都”,灯饰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占全国市场70%、全球50%采购量。作为荣获国际设计界“奥斯卡”奖(iF设计金奖)的“追光者”,马驰自2024年自愿报名加入中山市总工会组织的灯饰照明技术服务队以来,不仅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答疑解惑,还作为中山代表与潮州的劳模工作室签署了合作协议,探索“古镇灯饰+潮州陶瓷”两大传统产业结合的新型发展之路。

马驰(右)与工程师在研究开发护眼照明产品。 单位供图
为灯饰业发展鼓与呼
灯饰是古镇镇的经济支柱,更是中国灯饰行业的标杆。但随着国内其他地区灯饰行业的崛起以及全球经济竞争激烈,古镇灯饰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在了解到灯饰照明行业发展的呼声后,中山市总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自2024年2月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匹配相关领域的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成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和服务,为企业链接更多资源和政策,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帮助更多企业解决管理和技术难题,打造了企业“点单”、劳模工匠人才“做菜”、工会“送菜”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了工会搭台助力企业“供需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
作为灯饰照明技术服务队一员,马驰在助企的过程中发现,灯饰产业的发展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工匠与创新人才缺乏、企业面临数智化转型挑战等痛点。他说:“我们需要设计出自己的世界级灯饰产品,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要借鉴,更要有所突破,而这就需要企业尤其是设计人员沉下心来做研究。”
在马驰看来,工业设计是产品的源头。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成本,乃至用户体验,都是可以通过设计来满足的。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从思维上寻求突破,走进用户当中,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用户需求,创新驱动灯饰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在助企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遇到的一些问题,正是我们曾经遇到和解决过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和中山市大涌镇的红木产业跨界合作开发红木灯饰产品,将红木家具与灯饰产业结合,计划开发红木嵌瓷系列灯具产品,也为行业发展开辟新方向;还通过灯光设计为部分镇区的‘百千万工程’项目助力,打造夜经济特色文旅,推动城市更新。”
不仅如此,看到中山灯饰照明产业“单打独斗”的现状,作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古镇灯饰学院灯具专业学科的带头人,马驰联合众多高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以“工场+市场+用场”三结合模式进行“传帮带”授艺。马驰说:“我们每年都对行业进行灯具设计的培训和人才输出,同时还承接企业的一些研发设计项目。现在,很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设计人员都是由我们培养出来的,看到他们为企业开发设计了很多畅销的产品,我感到很是欣慰。目前,我们还成立了中山市灯都照明技术研究院,专门为灯饰照明行业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有一些曾经的学生也成了我现在的合伙人,这种‘传帮带’的模式让我也受益其中。”
近年来,中山市充分发挥灯饰照明等产业人才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劳模工匠联合技术能手和众多高校组成技术服务队,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动校企合作,向照明灯饰行业输送数百名专业技能人才,预期产生效益超3000万元。
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
马驰认为,参与助企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经验和接触前沿理念,回到本职工作岗位后,这些收获可以转化为创新的灵感,推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同时,还能跨界合作,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涉及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可以事先通过保密协议、专利授权、技术共享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这方面的顾虑。
他说:“我建议将‘劳模工匠助企行’搭建成常态化沟通平台,让劳模工匠与企业保持长期联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与各方资源合力打造集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服务平台。”
如何理解劳模精神?马驰认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激励着我突破自我,始终保持对工作的高度热忱,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他表示,接下来将联合中山市总工会,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工匠授课,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同时,还要拥抱AIGC等新的生产力工具和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誉建业 通讯员房芳)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