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也谈数智化?中山召开中医药创新论坛
4月12日,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模式及中医药数智化信息产业创新论坛召开。这是一场以“防治康一体化”与“数智化创新”为核心议题的创新论坛,也是中山市创新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落地实践的一项重要成果。
现场,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模式信息化平台正式启动,上百名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科大讯飞等中医药及数智信息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会。

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模式信息化平台启动仪式。
早在2024年12月,由中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高大伟牵头申报的中山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资助项目正式获批。项目包含构建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模式、举办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内容。
什么是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模式?
“防治康”中的“防”,指中医预防,“治”指中医诊疗,“康”指中医康复。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这三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分散在不同科室部门,各有特色。“防治康”意味着中山要运用中医药,将预防疾病、诊治疾病以及患病的后期康复有机整合,构建起“重预防、精治疗、快康复”的一体化中医药医防融合新机制。而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模式信息化平台将让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模式更好地落地执行。

论坛现场。
中山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亮解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智慧赋能。科学技术是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医的“治未病”“整体观”“个性化”等核心治疗优势,与数智化技术的“精准化”“动态化”“智能化”高度契合。
“实际上,‘推动中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山市中医院一直在努力。近年来,市中医院不断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开展了集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目前医院已通过电子病历五级、互联互通四甲评审,推出了功能完备的中医互联网医院,打造了覆盖三大城市18个镇街及医疗机构共享配送服务的智慧中药房建设。”李亮说。

中山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亮。
中山市科技局副局长钟国强表示,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山近年来花了不少力气。一方面设立了中山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科研专项项目,支持中医药领域的创新探索和研究,以此推动中山团队加快对中医药行业需求和产业技术重点的科学问题进行突破;另一方面,中山积极支持市中医院牵头建设“防治康”一体化信息化平台,整合健康全链条数据,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更深化的场景,打造数智化健康服务样板。
“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中山正逐步构建起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智慧健康服务体系。一方面,我们通过优化中医诊疗服务流程、创新‘防治康’全链条管理模式,推动中医药服务效率与质量双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研发、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技术攻关,有力夯实了智慧健康服务的技术底座。”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叶世南表示,中山将积极整合资源、跨界协同,加快推动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能级跃升,助推中山建设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样本,为国家医防协同机制创新提供中山经验。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叶世南。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罗泽权 黄琳
图片:通讯员提供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