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万吨压铸机:大块头 内藏大乾坤
【来源:中国宁波网_时政经济】
我是一台13000吨的智能压铸机,听名字就知道我是个大块头,但你可别误会,13000吨可不是指我的体重,而是我的锁模力。工人们用我锻造产品时,我便使出浑身解数,用这股强大的力量,抵抗住产品在加热锻造时产生的胀形力,将它们紧紧“锁”住定型。
不过,别以为我只会用蛮力,我的大块头里,可藏着大乾坤。
“双压射技术”,是我的独门秘籍,放眼全球,也无出其右。且听我细细道来——
拿汽车制造行业来说,想要打造一个完整的汽车下车身,最初工人们需要把158个零件进行焊接和组装;后来工艺有了改进,虽然简化成先分别压铸出前机舱、电机托盘(电池盒)和后底板,再拼接成整体,但仍不够高效。
直到我的出现,凭借“双压射技术”,直接省去了拼接三个压铸件的步骤,一步到位。作为全球首个下车身一体化压铸的机器,只需要两分钟,我就能打造出一个完整的汽车底盘,新能源汽车的产线投入和空间也削减了30%以上。
宝剑锋从磨砺出,为了拥有这一身本领,我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考验。
在我诞生前,世界上所有的压铸机都采用单压射系统。因此,在培育和设计我之初,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劲科技”)的技术人员,根本无任何先例可循。
具体来说,传统的单压射式压铸,就是通过单个压射系统把铝液注入模具型腔里。但就像一个水龙头的喷水距离是有限的一样,单压射条件下铝液流动的距离有其极限值。
“当要制造的产品尺寸足够大的时候,单压射压铸机就难以胜任了。”研发人员之一、力劲科技应用工程部经理李建军解释我身上这门绝技的由来。单个压射系统注入的铝液无法将产品充满,此时就需要两个“水龙头”同时工作,将铝液注到模具里塑造成型。
“挑战非常大。”李建军说。技术人员经过数千次的模拟实验,成功将两股铝液流经我体内汇合点的时间偏差,控制在4毫秒以内——大概就是蜜蜂扇动一次翅膀的时间,比人类眨一次眼还要快上几十倍!
四年磨一剑。终于,2024年3月,我在前湾新区的基地里成功诞生。一问世,就获得了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青睐。
不过,我可不是独自打拼。我的家族中,还有世界上第一台6000吨、9000吨、12000吨和16000吨等不同吨级的压铸机兄弟姐妹。我们各有所长,在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行业里大显身手。你所知晓的大部分车企,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全球压铸领域,我们也称得上是名声响亮。
在这片热土上,创新,“甬”无止境。从锁模力的不断升级,到突破单压射到双压射的行业壁垒……技术迭代的脚步,从未停止。
力劲科技应用工程部试验中心经理张文华向我透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将迎来一位身怀绝技的家族新成员——目前,公司正向更大吨级的全球首台20000吨智能压铸机发起攻关。
我知道,我们正是无数宁波“智”造的代表;我们的血液里,都带着那敢为人先、勇攀新高的DNA。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见习记者 金宇涵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